往未来看十年,我们这代人有机会吗?新世界是什么呢?我想告诉大家,其实一切才刚刚开始,我们仍处在互联网技术的启蒙早期、黄金时代(Good ‘O Days)。
在给答案之前,先看PayPal Mafia的几个引理。
引理1:
某项技术如果没有持续投入,并不会自动提高,反而会逐步退化。(Peter Thiel)
举例:埃及最后一座金字塔后几代人就忘记了修建工艺;而美国今天已经丧失了登月的能力,甚至于修铁路和地铁都不如30年前的技艺,更别提和基建狂魔中国比了。协和超音速客机因为经济原因退役,几十年后全世界居然造不出超音速民航飞机了。
引理2:
某项技术如果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清晰的科学路线,总会有人持续投入,几乎必然实现。(Elon Musk)
举例:新能源(风/光/玉米酒精/页岩气)、电动车,随着石油越采越少,单价长期看越来越贵,新能源的投入产出比就越来越合理,必然会逐步取代。所以马斯克说,如果他不做电动车,电动车产业也会成型,他只是提前助推了一把。类似的,摩尔定律本来2011年就要宣告失效,因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清晰的科学理解,居然又能再打十年。
引理3:
如果某需求没有科学基础,很难研发技术,最后可能会用成熟技术来“间接”解决。
1970年的时候,技术爆炸,人类刚刚成功登月,科幻小说大卖,一代作者们描绘了一个很光明的未来:人类可以登上火星(Star Trek)、城市内有飞行车(回到未来)、两栖汽车可以海地旅行、彻底治愈癌症(里根政府的计划)、基因技术克隆和新生儿无疾病、吃一粒胶囊就当一顿饭、超音速飞机(协和当年已经做出来了)、各种新材料(磁悬浮、超导、太空天梯)、超级计算机和互联网。
2018年回看,预言家们集体大错特错了!47年过去了,我们可以说距离治愈癌症更近了47年,但是并不知道未来还需要多少年真正铲除癌症。除了计算机和互联网超额完成任务,其他所有项目里,人类一败涂地。
何以悲惨如斯?真正的科技演化路线是什么模样的呢?
偏科的人类
原来,技术爆炸是偶然,不是必然。回到引理3,没有科学基础,技术进步犹如无根之木,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。实际上,人类不是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,是个只懂电子的偏科生!对生物、化学、材料、能源的理解,并没有到一个很深刻的层面上,尤其是北美生物千老的科研,可以说是鸟枪法乱试,进展缓慢本是必然。
Benchmark Capital的大合伙人Bill Gurley经常讲Bits and Atoms的概念(电子和原子/互联网和实体),说自己早年投资电子太多、原子太少,庆幸投出Uber这一单,为原子的社会做了点贡献,以后要多投实体的项目。嘴上这么说,我想他也很清楚,哪敢大力投实体啊,发展都在电子上,Uber是一个再清楚不过的人类偏科的实例了。本来解决城市交通应该靠的是新的交通工具,飞行车、多层地铁,超级大厦,结果偏科生实体解决方案拿不出来,只好用互联网来改变传统出租车的派单方式,增加点效率罢了。
实际上,不出意外的话,人类会一路继续偏科下去,甚至于要到用计算机科学解决所有问题的地步。
人类现在最大的问题
人类从古至今最大的疾苦,就是衣食住行。如今前两项已经大体解决,多数人“衣食”无忧。但是“住行”并不轻松。
出行之苦,古已有之,甚至有史学家推断孔子“食不厌精脍不厌细”就是因为常年旅途劳顿颠簸出了肠胃炎。2017年,美国人在交通上的花费甚至高达11% 的GDP,各种出行方式又贵又慢。
住房更甚。到现在,我们仍然没能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”;旧金山的无家可归者已经把整个城市的立交桥都用帐篷占领了。同期,中国社会的许多主要矛盾,如果能够居者有其屋,我相信可以解决大半。
房地产的价格反映了人们为了位置付出的代价,是为了连接其他人、事、物,不得不掏的巨大代价。相对于大城市的房价,建筑物本身的造价简直可以忽略不计。
科学技术的工作,就是提高效率和产能,解放人们为衣食住行奔波的疾苦。物质极大丰富之后,省下来的时间就终于可以投入到文学艺术的上层建筑上了。
相信你已经想到我要说的了,偏科的人类,能不能用计算机科学解决“住”和“行”呢?
能。
计算机科学如何解决“住”和“行”
先回答一个问题,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?
通信(Telecommunications)。
为什么现在手机统治了所有电子设备,手机上集成音乐播放器、相机摄像机和GPS,而不是反过来?因为通信是互联网的本质,是人类的第一级需求。这也是为什么微信和QQ是中国最大的app,而Facebook(FB messenger, WhatsApp)是美国最大的app。
然而今天的微信和Facebook,并不能通过人们通信需求里最基本的两个测试(我起名叫Max通信测试):
1. 两个本来不认识的业务负责人远程签署百万美金合同
2. 不降低工作效率的远程上班(Work from Home)
实际上,在满足这两件事情上,微信视频聊天的水平和一百年前贝尔的电话区别不算很大,都完不成。
如果能通过这两项测试,那么想象一下,人类还需要花那么多钱在机票酒店上(14%的GDP),又费那么大力气“赚钱搬到市中心”吗(超级多的GDP)?
年初在桂林看一套房,桂林山水甲天下,气候宜人、物产丰富,两室一厅一共32万人民币。那一刻,我就想,如果北京人全都可以搬到自己想去的地方,幸福指数应该高得不行吧?
可惜微信和Facebook不能通过这两项测试,要是我们能瞬间移动就好了。
计算机科学不能帮人们造出瞬间移动,但是能带来 the next best thing:VR。